2.1 健全医疗质量监督、评价与改进,使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根据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规范》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各部门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医疗规章制度, 健全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同时加强制度创新,对容易发生的医疗缺陷问题出台相应的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如针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血液入库、发放登记制度》、《门诊病历书写制度》等管理制度,落实各级医务人员的责、权、利,建立预防措施监控和防范医疗质量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有效控制医疗风险。
2.2 建立专业质控标准,使操作常规化、评估标准化
(1)制定具体、明确和可衡量的服务质量指标如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指标、医学检验技术指标、病历质量指标等,组织专家修订各项医疗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如制定各种医疗文件(处方、住院病历、门诊病历、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等)的书写规范及评分标准,使业务活动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规范各级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诊疗行为,促进医护文书的水平;(2)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确定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各项技术参数和考核标准等规定,结合专科医院的特点,整合医疗质量标准评估体系,涵盖本院医疗管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的定量与定性指标及各项医疗服务流程的质量标准;(3)在质控内容上强调对质量问题是否有整改措施、改进措施是否及时,突出对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形成质控的良性循环。
2.3 严格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管理,防范医疗风险, 保证医疗安全
(1)严格各级医务人员准入管理,医务科定期安排组织执业医师参加考试,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严格规定从事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资质合格、持证上岗,并根据个人工作时间和工作能力授予不同的诊疗工作权限;(2)健全各项医疗服务技术应用的准入制度,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认真执行各级手术准入制度,规定引进应用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违背医学伦理道德,并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论证制度,在技术队伍、设备、医疗安全、应急措施等方面做好充分调查和论证评估。
2.4 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利
我院统一了各项诊疗操作《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了接待和处理患者投诉的工作流程,并规定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入院后注意事项,并由主管医师向病人介绍病情、诊断、检查项目、治疗方案、注意事项、手术方式、并发症、预后等,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随时与病人进行沟通。
通过制定职责标准、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制约,使医务人员在专业工作和日常事务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责可查,确保了医疗质量监控与考评工作的顺利实施。
,抓规章制度建设 完善各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