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东平湖水污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排入东平湖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量多年平均达1亿多立方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流入东平湖,使东平湖水质日趋恶化。东平湖水多数流入黄河或被当地群众取用,加剧了黄河污染,危及库区及沿湖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水产养殖。近几年,黄河部门加大了水质监测力度和监督管理力度,配合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关停了部分排污严重的企业,但东平湖水污染仍十分严重,水质一般位于Ⅲ~Ⅳ类之间。东平湖管理局作为东平湖水库和水资源的主管机关,上级仅仅赋予了其对水质的监督权,对向东平湖排污的单位和个人无权直接采取强制措施,加之戴村坝以上的大汶河隶属于沿河的县、市、区管理,给大汶河、大清河和东平湖的防污、治污增加了难度。
3.4东平湖水库调蓄能力不足,影响了其调蓄水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东平湖是确保山东黄河防洪安全的一张王牌,是黄河下游防洪、水资源利用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一个棋子,同时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胶东、天津、北京等地送水的调水平台,对东平湖蓄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老湖常积水面积一般保持在20万亩左右,相应蓄水量只有1.65亿M3左右,愈来愈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3.5水资源管理方式落后,监督管理不及时,影响了水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多年来,由于黄河主管部门对水的资源管理认识不到位,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对水的资源管理和湖产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力度小,东平湖水资源统一管理尚末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管理方式仅维持在粗放管理层面上,缺乏生机和创新,管理效益非常差。
4、东平湖水资源管理初步设想
随着水权水市场的建立,要以水权理论为指导,研究解决东平湖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让东平湖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由水利部出台专门《东平湖水资源管理办法》,依法规范东平湖水资源的资源管理和开发使用管理行为。
4.2认真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严格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审核,建立取用水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取水许可制度。
4.3建立东平湖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专职执法队伍,对东平湖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管理,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制定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制度,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发挥东平湖水资源、湖产资源、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
4.4采取有效措施,增大水储备能力,发挥东平湖多种功能。东平湖水库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但防洪运有一定的时限性和机遇性,在较长时期内是以蓄水为主。要充分发挥东平湖的蓄水功能,解决好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4.5利用“四五”普法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水法规宣传,加大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水资源短缺现状,树立节水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水法制意识,营造节水型社会大环境。
4.6为适应市水北调对水质的要求(Ⅲ类以上标准),要认真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和河道管理条例,加大对入湖(河)排污口的建前审查和日常监督、排污达标控制和总量控制管理。
4.7要增加治水管水的科技含量,着力开发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新技术,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东平湖水资源。
4.8充分利用东平湖水资源优势,开发旅游资源,营造人文景观,开辟旅游热线。利用东平湖浩大的水面进行开发养殖,把东平湖盛产的菱、芡、鱼、贝、藕的养殖、深加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把东平湖建成经济开发区。
,东平湖水资源管理权问题分析探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