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筑人建筑文章频道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规划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12-04 23:55:28  浏览次数:434次  栏目:建筑规划

标签: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http://www.jzr88.com

  最后,注重导游的重要作用。导游是旅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以积极、直接地规范和引导游人的行为与活动。当前乐业旅游景区的导游素质也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导游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一些导游除了把自然现象杜撰成神奇古怪的传说外,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生态资源保护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加强对导游的素质培养,可以为保护乐业生态旅游资源提供较好的宣传窗口。

  2.3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2.3.1循环经济与生态工程

  在一些地区目前实施的生态旅游开发,除了产品的推出,整体系统的生态旅游特征并不突出,给人感觉生态旅游只是一块招牌。原因在于:一方面生态旅游的开发缺少战略高度,另一方面则是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正确的途径。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科教兴国,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突出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因此,要确保生态旅游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基本途径就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都与消耗能源和资源关系密切。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生态旅游的发展,并不是要抑制旅游者的消费,而是注重提倡生态保护的理念,提倡合理消费,自觉注重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低能耗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与此同时要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废弃物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节能设施的开发、绿色饭店的标准实施、饭店与景区污水的处理、污水回用技术的采用、生态步道的修建、无水生态厕所的建设、天然河流的保护、景区空气污染的控制、旅游区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工程技术实施等。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结构与功能协调、系统优化、良性运转的生态旅游系统。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要以科技为支撑,加大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利用生态工程设计资源的配套利用,促进旅游活动的和谐美,最大程度减少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2深入开发,创新产品

  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有特色的产品系统,要坚持深入分析旅游资源特色,采用大规模问卷的科学方法研究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价值取向、消费水平等,还要考虑开发区居民的意见和参与程度。从现在的具体情况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旅游区已经非常有限,我们所面对的多数是旅游资源非优区,这就要充分发挥规划者的创造力,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一,挖掘非常规资源,对其环境中的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放射性辐射剂量水平、空气细菌含量、空气负离子浓度、植物精气含量等各项有益因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二,文化挖掘,对区域内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三,项目翻新,以市面上流行的产品,合理扩展而成。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就别出心裁,把攀岩与速降运动“搬”到天坑里,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天坑攀岩和速降基地,开辟了三条国家级攀岩线路和四条180米高的速降线路。

  3、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与概念

  人不可能离开环境而生存,人类生存活动与发展的空间有赖于环境的提供。19~20世纪,人类凭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盲目自豪的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正当人类为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的时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酷的现实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索——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持久发展。为了寻求环境与自然资源可承受的、生态与经济可协调的长期发展模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tfuture)一文。该研究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1年,国际生态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共同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完整地定义为“能动地调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系统,使之人类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受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高生活质量”。1990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召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旅游会议,明确定义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引导所有资源管理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需求,同时也能维持文化完整、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的旅游”。

  3.2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过去,在以景观美学思想、产业思想、经济学思想等主导下的旅游规划中,旅游规模和旅游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均大大增加,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问题,使人们一度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困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在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生态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也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有效实施途径。

  规划是为了发展,保护与开发也同样是为了发展。要使旅游长盛、资源永续,必须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在景区规划中的地位,保证保护与开发两者的平衡,把旅游规划目标由单纯追求美感和经济收益转为寻求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利益的协调和统一。

  结论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规划在各地兴起。但规划热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规划本身缺乏特色,规划实施受地方条件限制、可行性较差,等等。本文认为,虽然旅游业由资源导向、产品导向发展为市场导向、消费导向,越来越重视旅游者利益,但不容忽视的是,旅游业已成为新时期许多地方政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地区经济的突破口。生态旅游是一个大系统,其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运用一种手段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旅游景区规划必须系统地综合地方的各种要素,既要保证旅游资源永续,又要通过旅游规划的实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态文化意识和经济福利水平,而决不是单纯就旅游来谈旅游。

  参考文献

  [1]奚旦立主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5

  [2]闵成文,成升魁。发展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学的新纪元。中国生态学学会编,2000:104

  [3]方怀龙《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综述》http://nova.cn/Browse/ShowDoc.aspx?Code=3-10&Id=2006042809102657703

  [4]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16(4)。

  [5]李俊清、石金莲、刘金福。生态旅游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6]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7]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乐业县网。http://gx.xinhuanet.com/bswz/leye/index.htm

  [9]王全兴樊启荣《可持续发展立法初探》http://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41003173154.htm

  [10]《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王之佳等译

上一页  [1] [2] [3]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相关文章